战争年代的物资匮乏加上战场环境的恶劣等,可能必要时需要白床单覆盖遗体;当今时代战争样式的变化、军队保障能力的增强等,也许不再需要白床单承担如此让人动容的功能。但其所代表的军人时时面对危险却不惧牺牲、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勇于舍弃自己的一切及至生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却会永远传承。
这几天,有关警察证件照火了,新浪微博“
林小明Vash”称警官证上注明血型是为了警察在执行任务受伤时方便抢救,“平安北京”神补刀“警服证件照可能成为遗像”更是惹人泪点。人民警察为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所做出的付出值得我们所有人尊重。除了警察,还有这样一个群体,他们可不仅是把血型写在证件上。
军人配发的上衣、裤子、帽子、枕头、衬衣——近乎所有随身物品上都有血型和姓名一栏,因为战争一旦打响,军人随时可能受伤、牺牲。官兵存储物资的战备包和前运包上还要写明家庭住址、家人姓名和联系方式,因为那可能是留给家人的遗物。
今天我们不聊这些衣物和物资,只聊一聊军人的床单,就是那条很白很白的床单。我军官兵什么时候开始使用白床单似乎难以考证,但白床单的好处不言而喻,价格低廉、干净整洁,必要时还可以在雪地伪装,等等。
而在部队还流传更广的一句话则是:“活的时候躺在上面,牺牲了躺在下面。”
其实白床单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用于覆盖遗体的物品。军队配备有专门收敛遗体的“白袍衣”。但在我军历史上,白床单还是成了众多先烈的“归宿”。
据资料显示,年东北军区后勤财务部为缓解前线物质匮乏,联系私人工厂制造军用品,其中就有个白袍衣,但还是满足不了前线的需求。
这是一张摄年10月下旬的照片,两位护士正用白布包裹一位烈士的遗体。这名烈士因为在10月19日的上甘岭战役中飞身堵枪眼,胸口被子弹打成了马蜂窝,直到三四天后的战争间隙,遗体才被战友背回。他叫黄继光。
除了照片上的这两位护士外,还有一位16岁的小护士参与了遗体整理,她叫王清珍,电影《上甘岭》中歌唱“一条大河波浪宽……”的女卫生员王兰的原型。
也许包裹黄继光遗体的白布不是床单,但就在黄继光牺牲的几天前,另一位叫邱少云的烈士确实躺在了白床单下。
年10月12日,在三九一高地战斗中,敌人的燃烧弹引燃了邱少云身边的草丛,为了避免暴露目标,他忍受着烈火烧身的剧痛,坚持不动,直至牺牲。据邱少云的战友回忆,战斗结束后,大家找到了他的遗体,用白床单包裹后,流着泪抬下了山。
有些烈士却连躺在白床单下的机会都没有。
他叫董存瑞。年5月25日,在解放隆化县的战斗中,他舍身炸碉堡,英勇牺牲,遗体很难找到。今天,董存瑞烈士墓里安放的是一块有代表意义的楠木。
我就是在河北董存瑞纪念馆宣誓入伍的。那天,强劲的秋风吹着我们百里拉练后疲惫的身躯,我们底气十足、声嘶力竭地高喊着:“誓死保卫祖国!誓死保卫祖国!誓死保卫祖国!”
直到今天,“黄继光连”“邱少云连”“董存瑞连”点名时都会先点三位英雄的名字,全体答“到”。连队保留着英雄的床铺,上面的床单依如当年洁白。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战争年代的物资匮乏加上战场环境的恶劣等,可能必要时需要白床单覆盖遗体;当今时代战争样式的变化、军队保障能力的增强等,也许不再需要白床单承担如此让人动容的功能。但其所代表的军人时时面对危险却不惧牺牲、为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勇于舍弃自己的一切及至生命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却会永远传承。军人不生产谷物却生产安全,仅今年以来,就有众多的军人烈士用生命践行了自己的誓言,余旭、申亮亮、杨树朋、刘景泰……这些英雄的名字和他们护佑的共和国永远熔铸在了一起!
“证件照”和“白床单”,给予我们同一个启示:即使在最静谧的夜,也有人已经做好流血牺牲的准备。正因为如此,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才如此安康!
(来源:钧正平工作室)
你可能还喜欢
1、武警特战队员遴选惊险残酷超乎你想象
2、武警野战军的年度大片震撼上演
3、温差50℃高差米现场跟拍东西南北中武警部队野营拉练
4、救援铁军年度精彩大片全由真人震撼出演
5、部队拉练的衣食住行一生难忘的深刻记忆
此信息为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
监制:杨敏、孙延东、刘凤桥图片监制:刘海山主编:王文、李增瑞编辑:魏国荣、王海军、周达峰、赵洪虎邮箱:wjxinmeit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