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在他的散文《散步去吃猪眼睛》里记叙了小时候的一个故事:他和哥哥看到吃夜宵的人就很羡慕,于是就去小溪里摸蛤仔,去山上捡蝉壳,抓蜈蚣、钩田蛙、捕田鼠、捡破铜烂铁,卖了这些东西后把钱储存在锯空的竹筒里。存到一定数目后去吃夜宵,挑选价格最便宜的猪眼睛、猪肺、猪肝连来吃。第二次用储存的钱看电影时却发现钱只够买一个人的票,于是哥哥毫不犹豫的让我进去看,他一个人孤零零的在外等候。“经过这么多年,我完全记不得第一次花钱看的电影演些什么了。然而哥哥穿着小学的卡其色制服的样子,理得光光的头颅,淋着雨冷清清的背影,我却永远不能忘,愈是冲刷愈有光泽”。随感:记得那些岁月吗?小时候,捡破铜烂铁拿去卖,捡柑橘皮拿去卖,收泡沫凉鞋拿去卖,捡蝉蜕拿去卖。记忆中,记得最贵的是柑橘皮中网状的丝条,说是一味很好的中药。家乡是柑橘之乡,而小丝条大家都没在意,于是小心的搜集起来,干了,丝条就变轻了,等到搜集了一大盒,拿去卖,一两,一块八,80年一块八,那是一个小孩看来多么大的数字呀。遗憾的是,那么大的一盒只有一两。这些经历,现在的小孩遭遇过吗?现在的小孩完全不用为物质的匮乏去担忧了。可是我担忧的是,人生的智慧,人生的积淀,人生的价值,往往不在物质财富的拥有上,而在经历过人生遭遇后所获得的物质与精神的双丰收,可我的孩子却很少拥有这样的经历。年,弟弟5岁,在母亲的同事宋老师家里看电视,弟弟说感觉有点冷,我毫不犹豫地把身上的外套扒给他披上。这不是高尚,而是亲情。可现在的孩子们,特别是独生子女们能够感受到兄弟姊妹间的亲情吗?并且由亲情延伸出来成为一种具有普世价值的情怀吗?在宽阔的平原,平坦的大道,孩子们似乎可以互帮互助,到了陡峭的山峰,危险的丛林,还能“相濡以沫”吗?也许每个人能够看清自己脚下的路就不错了。(特约作者:杨小川)(图片来源于网络)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dk/81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