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那生你养你的李焕英老了吗

白癜风复色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content_1050794.html

#李焕英#春节档期,被《你好,李焕英》霸屏了。高票房的背后,是无数个“李焕英”的代入感——谁家没个“李焕英”呢?

据说外公常常感叹:“我家的云新儿哦,投错了胎,该是个男娃儿啊”——没错,云新儿指的就是我妈~何云新。

四五十年代的女孩子基本上都是文文静静的样子,唯有我妈是个特例,从小爬树掏鸟,下河游泳,干的全是男孩子的事。外公是解放以前县城里最著名的裁缝,出入的都是官宦人家,耳濡目染,尤其注重家教礼仪;外婆更是柔柔弱弱的小家碧玉,家里的几个孩子都是培养的文质彬彬充满书卷气,独独出了我妈一个异类,每每把外公的山羊胡子气的吹上了天,可偏偏妈妈聪明伶俐干活麻溜儿,做啥像啥让人挑不出理。

成年以后提亲的人踏破了门槛。妈妈拒绝了许多家境优越的人家,偏偏选了我爸爸——1岁没了爹,3岁没了妈,家里的木板房四处漏风。爸爸上班的地方很远,每年只能回来一次。妈妈自己种田养猪,自己爬到屋顶补漏雨的房顶。那时候爸爸的工资很低,最穷的时候架上锅儿发现没盐,妈妈扛上了陪嫁的缝纫机去给别人补衣服,赚到钱再买盐回家做饭。

就是那样困难的日子里,妈妈给还在肚子里的我,做了多双鞋,有单鞋、凉鞋、棉鞋,从月子里到5岁,双双不重样。为此小我五岁的弟弟在上学前从没穿过新鞋。

妈妈脑子活

外公在世的时候让她学裁缝她不学,后来生活逼迫去给别人补衣服,自学裁剪做新衣服。慢慢的名气大了,妈妈干脆又找了临街门面,拿一块木板刷上了黑油漆当黑板,开始开设裁缝班。

那时候我读小学。放学后,经常会跟着师姐们一起踩缝纫机,自己用破布头缝洋娃娃。妈妈还鼓励我自己亲手设计制作了一件夹克,用姨妈寄来的黑色和粉色两块灯芯绒撞色拼接的,穿着嘚瑟了好久。

妈妈喜欢折腾

家里的家具老是移来移去,一年要换几个地方摆放。东西用着不顺手了就自己改造。后来干脆自己去挖泥巴做砖,花了几年时间硬生生修了当时全村最现代的一栋房子。

妈妈带着纸糊的帽子站在高高的楼梯上抹石灰,我和弟弟在下面给他递东西的画面历历在目。

妈妈注重节日的仪式感

那个时候,其他同学的帆布书包总是打满补丁,而我新学期开学却总会背上崭新的花书包。从小到大,我和弟弟每年必定添置三次新衣:儿童节、生日、大年初一。每年六一儿童节,我站在旗杆下升旗或是领奖时,台下的家长都会看着自家穿着洗的发白或是打着补丁衣服的孩子说:“哎,人家那才是过儿童节”。妈妈总是在人群中笑开了花。

妈妈喂猪也要玩出花样。自己砌猪圈,自己做木门,还把新买来的小猪训练的像模像样,哪里吃喝拉撒,哪里睡,当孩子一样。

有段时间我喜欢大白兔,妈妈又开始带着我们做笼子。我们教刚出生还不会睁眼的兔子去兔妈妈怀里找奶吃,给每个小兔子取名字,还学着给兔子剪兔毛……当然,所谓的“带着我们”指的就是妈妈在做,我和弟弟在旁边看,顺便递递木条剪刀啥的。

妈妈特别惯孩子

家里大事小事一揽包干,从不让我和弟弟做。导致初中毕业到城里上学,同学们都嘲笑出生农村的我连韭菜麦苗都分不清。但妈妈做事一定会让我们在旁边看。她说:“你可以不做,但你一定要会。”

那时候,妈妈会每天早早起床做早餐给我们吃,我边吃她边帮我梳头。学校离家很远,每逢下雨,妈妈总会走很久去给我们送雨伞。学校门口有卖馒头的小贩,那就是我的中餐。但凡考试或是节日,妈妈一定会做香喷喷的饭菜送到学校,同学们都羡慕得不得了。

有句歌词是这么唱的“长大后我就成了你”。年前在备年货的时候,我脱口对儿子说“你努力学习,将来赚多多的钱,妈妈在家换着花样做好吃的给你吃”话一出口就想起,这是妈妈那时候给我和弟弟说得最多的话。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还没赚到“多多的钱”,妈妈却已经没有精力换着花样给我们做美食了。

去年老妈CT显示肺部有阴影,她给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打电话,郑重声明如果她得了绝症就放弃治疗。我故作轻松的调侃“当年医生给我下病危,外公让你把我丢了,你死活非让医生抢救那劲儿去哪了”

我呀,从小就没让我妈省过心:1岁染上当时的流行病大叶性肺炎,同期住院的十几个人就活下来我一个;3岁时忽然满脸乌青没了呼吸,急得我妈抱着我被门槛绊一跤,嘴里掉颗土豆出来——被鲠住了;6岁从别人家二楼顶上摔下来昏迷了一个多月;初中毕业,急性胰腺炎一个月水米不沾,医生通知买棺材……一次一次,妈妈从未放弃过我,甚至凌晨十二点去敲医生家的门,硬是把化验员从床上拽来给我验血。只因为值班医生坚持必须看到化验结果才能换药。如今到了她自己呀,再没了当初那不顾一切的劲儿。

曾经听过这么一句话:真正感到父母衰老的不是他们蹒跚的步履、佝偻的腰身,而是他们心力的衰竭~再也操不起一点心、担不了一点事、受不了一点麻烦。

确实——当妈妈站在厨房怯怯的问“还需要放什么调料”的时候,哪里能看出她是当时十里八乡酒席必请的大厨;当妈妈因为打麻将拌嘴气得边给我打电话边淌眼泪的时候,哪里能看出她当年是村里出名的“调解员”,多少拌嘴的大姑娘小媳妇被她豁达的劝和;当妈妈对我们的要求从“赚多多的钱”变成了“有个好身体才最重要”的时候……

不由得惊觉,那个引我前行的人,老了——

单选

你让母亲感到骄傲了吗?

是的,母亲以我为荣平平淡淡,没啥值得母亲骄傲的骄傲?没让母亲头疼不错了希望能有让母亲以我为荣的一天打开百度APP进行投票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rzfs/38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