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事犹豫不决,瞻前顾后,迟迟下不了决定,这就是做事不果断的表现。心理学家经研究发现,一个人做事不果断的性格形成可以追溯到他的童年。因此,在儿童时期培养孩子的果断性格可谓刻不容缓。让孩子学会想好了就去做俊俊是一个聪明可爱的小男孩,他做事认真,很少因为马虎而出错。父母和老师经常夸奖他,同学们也很喜欢他。但是他有一个毛病,就是做事时经常犹豫不决,总要浪费很多时间。
一个周末,妈妈带俊俊去吃肯德基。走到门口时,俊俊发现一边是肯德基,一边是麦当劳,于是开始犹豫:到底去哪家呢?妈妈知道俊俊的毛病,毫不犹豫地说:“走,去吃肯德基。”俊俊却说:“等一会儿,我还没想好呢!”妈妈说:“我们来之前你不是说要吃肯德基吗?怎么现在又变卦了?走走走,去吃肯德基。”妈妈边说边拉着俊俊走向肯德基。
像这样的事还有很多。比如:早上起床,是穿衬衫还是穿T恤衫呢?是喝牛奶还是喝豆浆呢?是穿球鞋还是穿凉鞋呢?俊俊经常为这些小事犹豫半天,有时妈妈看得着急了,就催促他:“有什么好犹豫的,果断点儿不行吗?”放学回家,是先写语文作业还是先写数学作业呢?每天俊俊都要花好几分钟思考。妈妈急了,吼道:“先写语文!”俊俊看见妈妈不高兴了,才开始写语文作业。生活中,像俊俊这样做事不果断的孩子还有很多,这种做事拿不定主意、犹豫不决、不果断是意志薄弱的表现。究其原因有以下两种:
一是父母过于保护,孩子依赖性强。父母总是担心孩子做不好事情,一味包办代替或过多干涉孩子。这样,孩子就无独立做事的经验,一旦遇到事情让他拿主意时,就不知所措,总想请求别人的帮助。二是父母要求过分严格,孩子自信不足。父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情过于急切,对孩子往往期望过高,总是不满意孩子的表现,赞许少,批评多。有的父母还让孩子做力不能及的事,又不帮助他,结果,孩子常常感到失败的痛苦,无自信,害怕做错事,更拿不定主意。
以上两种原因直接导致孩子做事犹豫不决,不能当机立断。果断是所有成功者的重要人格特质之一,也是一种性格。让孩子从小学会果断做事,对他以后的人生非常重要。无论是在生活还是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中,孩子都会遇到需要作决定的时候,这时,往往需要孩子果断、坚定。父母要让孩子知道,在作决定时不要总是请求别人的帮助,要勇于自己做出选择并承担责任。但是,孩子不会天生就做事果断,父母应注意教育孩子,让孩子在自我锻炼中培养果断的意志品质。
放手让孩子去做力所能及的事,克服依赖性父母要尽早让孩子掌握一些基本生活技能,比如穿衣、穿鞋、擦桌子,独立完成简单的任务。凡是孩子能够做到的,父母尽量不插手,给孩子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尝试,发现自己的能力。孩子感觉自己有能力去做好某件事,就会果断地去做。创造机会,鼓励孩子下决心父母应在一定范围内给孩子独立自主的机会,让孩子有自我决策和选择的权利,经过自己的思考,凭能力去决定做什么事,如何做。比如到商场给孩子买鞋子,价钱由父母选定后,鼓励孩子自己拿主意,选择自己喜欢的款式与颜色。
正确评价、鼓励孩子做的事父母对孩子的要求不要过高,要多鼓励、少批评。对孩子竭尽全力也没做好的事,父母要给予理解,告诉孩子努力就是最好的。父母正确的评价,可减轻孩子的心理压力,下次做事,他会再一次鼓起勇气去拿定主意。
给予孩子必要的帮助
对于较难做的事,父母应同孩子一起去做,并给予适当的帮助,教孩子逐步学会一些克服困难的方法和技巧。孩子有了成功的经验,就会增强自信,做事果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