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中中
土味奢侈品,只属于富人的时尚
如果奢侈品牌也有冲业绩这种说法的话,那么不得不怀疑,他们的年度考核指标之一可能是发布最令人迷惑的新产品。
生活确实就像一个“盲盒”,在正式开箱前谁也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unsplash
年末将近,佳节良多,你还在给自己或亲朋好友挑选礼物,思考着要不要买一款新耳机来犒劳自己终于活过。那边厢某些品牌已经告诉你“爱护”新礼物的重要性。
随着苹果发布会上宣布新一代AirPods推出,Gucci也不甘人后推出了它家最新款的AirPods保护套,定价美元(约人民币元)。
就是不知道,如果买了这个保护套,究竟是保护耳机还是要保护保护套。
也许你听过这种说法,贵,不是这些奢侈品的问题,是咸吃萝卜淡操心的我的问题。但正如评价一个冰箱不需要自己学会制冷一样,当你为这些奇葩奢侈品啧啧称奇,也不是非得买得起才有资格吐槽。
迷惑奢侈品已经屡见不鲜,但还有一个疑问亟待解决,为什么它们一直致力于伪装自己是日常用品?
是实用品还是奢侈品,
Logo说了算
虽说日光之下并无新事。但只要你积极网上冲浪活跃在资讯第一线,总有一款匪夷所思的奢侈品能够震撼你。
比如说最梦幻的“蒂凡尼蓝”,是可以“吹”出来的。这款售价约元人民币的纯银制吹泡泡玩具,先不说能不能给孩子一个美好童年,但绝对能吹圆凡尔赛人的儿时旧梦。
这款精致的吹泡泡工具,出自Tiffany在年才开始推出的“TiffanyCo.HomeAccessories”家具产品系列。为此,Tiffany选取了不少可在日常生活中用上的产品进行重新构想改造。
“(如果想)每天生活中都能找到美,我们必须亲自发现它们,并重新构想,继而进行改造,使它们完整地成为我们自己的一部分。”
将平凡之物,升华为改善生活的精致艺术品,只需要像图中定价元一个的花盆。
如果说上面这些“无用之物”勉强还算符合主旨,确实有丝“在生活中找到美”的意思,那有些奢侈品则丑得让人直呼白给也不想要。
比如说CHANEL这款“水晶鞋”。谁能料到,小时候在街边摊十块三双的时髦凉鞋儿,在多年后只要贴上Logo就成了“高攀不起”的灰姑娘时尚单品。
灰姑娘现代版水晶鞋,陈冠希看了都想炫耀。
不止实用性让人迷惑,奢侈品牌们对功能的定义显然和大众不太一样。不然怎么会古有指鹿为马,今有硬叫回形针作钱夹。
这款“钱夹”和普通回形针最大的不同,除了价钱大概就是刻上了Prada的Logo吧。
如果你觉得这款钱夹有割韭菜智商税的嫌疑,建议你可以入手隔壁LV的益智积木,售价美元(约人民币元)。就冲这价钱,想必是谁玩谁聪明。
小孩子才玩积木,成年人当然要精通“国粹”——搓麻。所以LV也趁势推出了限量版麻将,保证能方方面面照顾到群众丰富的娱乐活动。
LV的限量拍卖品麻将,据说拍出了16万。
如果想寻找“低配版”LV麻将,就将目光转向贴心的Prada。同样的奢华高贵,却仅需3万元,把经济适用打在公屏上。
但要论最震撼人心的奢侈品,绝对是这个当初在微博冲上热搜荣获16万点赞数的CHANEL“断头台”。
事实上,这座让死亡变得“高贵”的断头台是美国当代装置艺术家TomSachs于年创作的作品ChanelGuillotine。
这座装置借用大大的名牌Logo来讽刺当代消费主义,目的在于提醒人们不要成为品牌的奴隶。虚有迷惑的外形却引人深思,揭开形形色色的标签,才能看见真实的生活。
而在这款反消费主义的装置出世将近20年后,年,LV和Supreme联手带来一款“生前高贵,死后奢华”的棺材。
年轻人,时代变了,或许娱乐至死才是这个时代的主题。
土味奢侈品泛滥:
顶层的不屑,底层的不安
保罗·福塞尔在《恶俗》里指出,这些“拥有之荣耀”通常会附着在一些要价极高的东西上,并以人群中当中最没安全感的人为目标。
这些商品印上文字信息的物件,被命名为“易读衣着”。而Logo则被异化为奢侈品牌溢价和身份的象征。
Logo是抱负,地位和财富的象征。把这些明码标价的直观价值穿遍全身,即使俗不可耐,却有着最直白的“安全感”,一股“跻身上流”的底气。
将醒目的品牌名称不断复制粘贴,千遍一律的无脑设计包裹住每一个可以被“看见”的产品,直到生活里的每一寸都变成可以被估价的“质量”。
将时尚单品拆解、重组成新的、独一无二的产品,这种行为叫Bootleg,原意是讽刺各大奢侈品牌盲目堆砌Logo推出新品。现在却成为了另一种流行的“奢侈”风尚。
年,Gucci新任CEOMarcoBizzarri上任,被视为Logo狂潮席卷时尚界的重要转折点。
他在《纽约时报》国际奢侈品会议上发表了以“Logo时代真的结束了吗?”为题的演讲,说出一句流行语——“没有人因为拥有一个双G皮带而感到羞愧”。
没有人会因为拥有奢侈品而感到羞愧,潜意思是,没有奢侈品牌会为影响大众生活而感到抱歉。
LV在中国的首场小红书直播中发布了最新夏日系列,系列中的大部分单品都覆盖了品牌标志性的Logo印花。在这种密度的海量Logo的强烈冲击下,Logomania(Logo狂热)到达巅峰。
今年七夕才严重翻车的巴黎世家,却没有成为记吃不记打的各大奢侈品牌的反面教材。
放弃设计审美创新、盲目输出Logo的奢侈品牌们,把“土到极致就是潮”这句玩笑话变成了现实。
在土味时尚越发流行的高奢时尚界,层不出穷的迷惑奢侈品,不过是顶层富人们的消遣和另类身份象征。
针对这个现象,美国沃顿商学院营销学教授JonahBerger与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SylviaBellezza提出了涓绕理论(Trickle-roundTheories)。
时尚信号直接从底层阶级扩散到顶层阶级,然后再由顶层阶级扩散到中层阶级。由于中层在不断模仿顶层的时尚品味,而顶层人群又想维护“顶层”的标签,不甘于与中层穿同样的衣服,所以他们最终采用底层阶级的“时尚信号”制造与中层的差异。
《三十而已》的富太太团就是一个典型的顶层社会。普通人看不出眉目的爱马仕包,却是她们天差地别的身份象征。
换而言之,在下级阶层通过不停“模仿”贴近顶层生活时,顶层需要一种新的方式去证明他们无可动摇的地位和财富。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把大众意义上最被瞧不起的普通品,简单粗暴贴上品牌Logo,把它拔高成“无用”的奢侈品。
用大众最熟悉的日常物品,改造成远远超出消费水平的奢侈无用物,这就形成了专属顶层独领风骚的身份象征。
毕竟垃圾桶家家户户都用,却不是每一个都是LV同款标价6万元。
美国顶流网红卡戴珊家的LV垃圾桶。一个问题,垃圾扔进了这个桶里,不也是垃圾吗?
沃尔冈·拉茨勒的《奢侈带来富足》中提到,“从历史上看,绝大多数人对奢侈品的心态通常有矛盾,一方面,从道德上必须鄙夷,因为它是多余的,并且使用者是搜刮社会财富的人;另一方面,内心并不排斥对奢侈品的享受”。
所以即使顶层的时尚游戏肯定了最底层的“土味”,追逐的人依然不会停下模仿的步伐,只要他们仍有一颗跨越阶层的心。
在这场土味潮流带来的迷惑行为大赏中,没有人是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