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东北方,横亘于爱琴海南域的克里特岛,在大约公元前年左右,形成了米诺文化。无论是陶质艺术、宫殿建筑形式、石雕,以及青铜铸造艺术,都有颇为成熟的表现风格。克里特岛以北,通过星罗棋布在爱琴海中的许多小岛,在希腊半岛上,则产生了另一种被称为“迈锡尼文化”的艺术形式。
(一)米诺斯艺术
米诺斯艺术和近邻埃及的艺术,在风格上颇为不同。从人像雕塑上来看,一件大约制作于公元前年左右的《女蛇神》像,有27.9厘米高,是从克里特岛的克诺索斯王宫的遗址中出土的。这件以彩绘装饰的陶塑人像,造型上没有埃及人像那种拘谨的纪律感,她双手自由伸展,身着华丽的长裙,坦胸露乳。以艺术形式来看,她身上的线条不再追求埃及的严肃性与秩序性,却倾向于比较活泼轻松的表现,她面部的表情也因此流露出一种天真喜悦的感觉。
《女蛇神》像米诺斯艺术的特点:
米诺斯文化的绘画,有宫殿墙上的壁画,也有彩绘在石棺上的仪式中的人群。《奠酒队伍》是彩绘在石灰岩棺上的饰带:一群少女,身着长裙,把奠酒仪式中的酒,从壶中倒入祭坛的大缸。这幅绘画作品,人物有比较多的动态表现,线条也自由活泼得多。(公元前年—公元前年)
迈锡尼艺术的特点:
《狮门》大约是公元前年的建筑,原来是一座神殿的门,四周以巨石砌成高墙,门的部分以三块长形巨石构成,两根直立的门柱,上面横跨一根门楣。门楣上以一块完整的三角形巨石压住,有建筑结构上的功能,三角形的巨石上雕刻着两只大约厘米高的狮子,面对面站立,护卫着中央一根笔直的石柱。
古希腊艺术之美丽的人体
许多古老的文明,都以人体作为艺术表达的主题。在埃及我们看到一尊一尊的人像,或者是法老王,象征的帝王的权利、威严,或者是天上的神,表达着对人的庇佑,表达着他们超自然的能力,也表达着他们永恒不朽的崇高。人的身体,在不同的地区,在不同的历史阶段,被赋予的不同的意义。如果是帝王的、伟人的身体,它被赋予的意义是政治的、权利的;如果是神的身体,它被赋予的意义,是宗教的;如果是母亲的身体,它被赋予的意义,可能是伦理的、道德的。
《米洛青年像》米洛青年像(大理石雅典国立博物馆),这尊人像非常从容、自在,脸上带着和缓的微笑,胸部的肌肉似乎还随着呼吸起伏,他完全赤裸,仿佛没有任何服装比这身材更完美,他自信、健康、愉悦。大约公元前6世纪中叶,希腊产生了这种美术史上典型的青年像,希腊人称他们为“Kouros”,意指18岁至20岁发育完美的青年。
人体美的起点
希腊的人体为什么能作为美术史独特的一章呢?当我们凝视希腊的人像雕刻,发现创作者关心的不是这个人体的政治地位,是富有还是贫穷,高贵还是低卑;甚至也不是伦理或道德的判断,是善良还是邪恶。这些,在希腊的人体雕刻中都不再是重要的。希腊人凝视一尊人体,单纯是一种“美”的凝视,仿佛要努力的借着这种专注的凝视,把人们从政治的、社会的、伦理与道德的分杂中净化到单一的美的层次里,希腊的人体只与美有关。
《系鞋带的女子》在希腊人创作的许多彩绘陶瓶上,我们看到了无所不在的人体。绑系鞋带的女子,右膝弯曲,双手系着左脚凉鞋的鞋带,作者用优美的细线,在黑底的陶罐上勾绘出这样健康且赋予动态的人体。
希腊人放弃了埃及艺术中坚硬、沉重的花岗岩、石灰石,他们的雕刻大部分选择比较纯净柔和的大理石,不再把人体结构成严肃的几何形。越到后期,希腊的人像艺术越多自由动作的细致刻画,也不太追求尺寸太过巨大的人像。他们的人像雕刻大部分近于真人比例,或比真人略小,使人觉得亲切,仿佛是在观看我们自身。
《年轻乐师》年轻乐师,绘在陶杯内部,现藏于巴黎卢浮宫。在彩陶内部彩绘了一个斜躺在靠床上,正在悠闲弹奏弦琴的年轻乐师。他头上戴着桂叶编的头冠,下身围着白色的布袍,袍角有韵律地起伏,一端长长地垂在地上。这似乎是柏拉图《飨宴篇》描述的,刚刚在诗的朗诵会上得到桂冠的年轻诗人,正在庆祝的宴会上为宾客弹唱美丽的诗句。
《奥赛尔女像》奥赛尔女像,高65.5cm,现存巴黎卢浮宫。其实早期的希腊雕像还可以看到类似埃及的拘谨,一件公元前年左右的女子像,身体的部分还有些僵直,左手紧贴在大腿侧,双脚平直站立,她常常被用来作为希腊“古风时期”古代艺术的代表。她和埃及人像的不同是很细微的,例如:胸部有了比较写实的表现,右手也开始有了一点点动作感。
希腊的人像艺术,在这样的基础上,经过大约一百多年的演变,在公元前年左右,发展到了巅峰,一般称为“古典时期。”
“古典时期”早期作品,有两件青铜人像是非常杰出的。这两件作品都和运动有关。
《驾战车者》驾战车者,青铜像,现藏于希腊德尔斐博物馆。这件青铜人像表现一个驾着战车的青年男子,身着长袍,衣纹非常柔美流动,下身的绉褶自然起伏,使整个人像产生一种尊贵的感觉。人像右手拉着马车缰绳,马车已经佚失了。这件人像原来是表现竞技中马车比赛得胜者的英姿,人像头上戴了桂冠,神态镇定尊贵地出场接受众人欢呼,整体以青铜铸造,眼瞳的部分则嵌进彩色的玉石,使整个人像古典高雅。
《宙斯像》宙斯,青铜像,现藏于雅典国家博物馆。这件全裸的男人像,鬓发、长胡须,左手前伸向远方,右手向后,似乎握着一支矛,正要向前投掷;两腿张开右脚后跟微微离开地面,正在进行投掷的动作。投掷者在专注的凝视中,显得端正华贵,每一处肌肉都似乎焕放出了光彩。这件作品是不是表现希腊神话中万神之神的宙斯,并没有一定的说法;有人认为也可能是海神波塞冬,手上原来应该拿着三叉戟。
《掷铁饼者》掷铁饼者,青铜像,现藏于罗马国家博物馆。在希腊古典艺术的黄金时代,人体的表现有了更大的自由,来自于体能竞技的经验,主导出艺术创造上审美的更新。大约在公元前年,米隆的青铜原作《掷铁饼者》,代表了古典时期黄金时代的来临。可惜这件原作佚失了,但我们却还可以借着一件罗马时代复制的大理石仿作,了解这件作品的精彩之处。这件作品表现一名男子在竞技场上投掷铁饼。他身体向前倾侧,两膝弯曲,身体重心放在右脚上,左手向下并且向右轻轻摆荡旋转,以平衡右手向上荡起的力量。这个身体,每一部分都在一种准确的力的观察中,蓄势待发,使我们几乎要屏息凝神,静静等待那铁饼迅如流星飞掷出去的一刹那……
巴特农神庙巴特农神殿,位于雅典。希腊的人像雕刻也寻找到人体在运动中“力”的平衡与和谐。希腊艺术黄金时代的巅峰,常常以雅典的巴特农神殿的建造为代表。这座神殿是原来雅典城邦用来祀奉雅典女神的。神殿四周以朴素典雅的石柱环绕,正面八根石柱,支撑起三角形的山墙,侧面是17根石柱,形成一个长方形的空间,却用柱子的排列构成优美的秩序。每一根石柱都像一尊站立的人的身体,石柱上的直线刻纹,就像人体长袍垂下的衣褶。
雅典娜女神节游行队伍雅典娜女神节游行队伍,现藏于巴黎卢浮宫。一件现存于巴黎卢浮宫的浮雕残片,表现祭祀女神的行进队伍,一尊一尊站立或行走的人体,衣裙自然下垂,和建筑石柱的秩序感完全一致。
狄奥尼索斯狄奥尼索斯,大理石雕像,现藏于伦敦大英博物馆。随着亚历山大大帝的东征西伐,希腊艺术扩散到西欧、亚洲、北非各地,连印度的雕刻也受到希腊风格的影响,甚至传至中国及东南亚各地。被称为“大希腊化时期”的艺术阶段,正是希腊总结出的艺术成就,向各地扩散。
命运三女神命运三女神,大理石/高CM/公元前-前年/伦敦大英博物馆。
尼多斯的阿芙罗蒂德普拉克西泰莱斯尼多斯的阿芙罗蒂德普拉克西泰莱斯,藏于梵蒂冈博物馆。
拉奥孔拉奥孔,藏于梵蒂冈博物馆。
胜利女神胜利女神,现藏于巴黎卢浮宫《胜利女神》展翅飞翔的欢悦。如水云流动的衣袍,紧紧贴在迎向海洋风浪的女神身体上,意气风发,使我们感觉到生命飞扬的喜悦。
《维纳斯雕像》现存于卢浮宫的米洛的《维纳斯》,被发现时已经断失了双臂,但是她仍以不朽的安静与淡淡的微笑,印证着希腊美术史上最令人怀念的光辉一页。
不只是西方美术有太多应该感谢希腊人的地方,全世界的美术都受到希腊人的启发。他们为人类找到了“美”的起点——美是从个人的身体开始的,肉体的美,精神的美,并不分离对立。一个健康自信的身体,就应该是一个崇高的精神、自信的生命的开始。
古希腊瓶画
瓶画是指绘制在陶制器皿上的图画,是实用物品与装饰性绘画相结合的产物。瓶画的比例匀称和谐,工艺精致,造型生动,写实的手法,追求理想化的风格,饱满的构图,富于戏剧性发热情节,散发出浓郁的高贵美感。
公元前5世纪以前,平面处理,装饰性很强。前5世纪以后,始创明暗法,透视法,写实成熟,以乱真为荣,画社会生活,世俗性强。
古希腊瓶画上画的大都是人物故事画,这些人物故事画大多是有典故来历,出处大多是史诗、神话和戏剧,这种情况在世界各国的美术史上实为罕见。
东方风格瓶画东方风格瓶画
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由于对东方出口,因此考虑到东方人的审美和实用,主要以动植物装饰纹样为主,有时直接采用东方纹样;其次是增强了装饰趣味,将动植物加以图案化。
黑绘风格瓶画黑绘风格指在红色或黄褐色的泥胎上,用一种特殊黑漆描绘人物和装饰纹样的陶器。出现在公元前6世纪
红绘风格瓶画红绘风格瓶画
陶器上所画的人物、动物和各种纹样皆用红色,而底子则用黑。故又称红彩风格。公元前6世纪末到公元前4世纪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