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最后一支多巴胺今天高考结束了,不知道大家考得怎么样?用不了多久大家就要面临一个重要的问题了,那就是填报学校、专业。实际上,填报学校专业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甚至要远比考试重要。因为选报的学校、专业将要决定自己未来,甚至必然是要影响自己一辈子的事情,所以必须要慎重,不仅要结合自己的分数,不仅要听听父母长辈的建议,更要顺从自己的内心,当然也要考虑到未来社会的发展。这些话说起来有些矛盾,甚至有些废话之嫌,但无疑是必须要面对的,也更是过来人的肺腑之言。昨天,多巴胺便接到了亲戚的咨询,想让孩子学医,问多巴胺有没有什么意见?多巴胺问了他三个问题:“孩子自己有没有兴趣?孩子能不能吃苦?有没有责任心?”如果孩子本身对学医有兴趣、可以吃苦耐劳的话,有责任心的话,学医途中的代价都可以忽略不计的。相反,如果孩子本身不具备这基本的三点,就不要学医了。听了亲戚的原话后,多巴胺反倒是有些哭笑不得,因为亲戚的观点竟然和二十年前多巴胺父母的观点一模一样!这位亲戚说出了自己想让孩子学医的想法:“毕竟是一门手艺,工作稳定,永远不会失业,工作体面也不累,退一步还可以回家开个诊所....”说实话,这个回答让多巴胺的思绪又回到了二十年前。那年填报高考志愿的时候,多巴胺的父母也是这么一番言论。不同的是,多巴胺本身便对医学有着浓厚的兴趣。没想到二十年过去了,社会上竟然还有人会对医疗这个行业有着如此错误认识。医学是一门手艺不错,但有手艺不代表不会失业,除非是那些行业内的顶尖人物,但能做到这一点的又有多少人呢?绝大多数人不过是混口饭吃罢了,不仅有大把的人找不到工作,更有很多跟不上时代节奏被渐渐被淘汰掉的人。至于工作累不累,这是没有绝对标准的,也是要看和谁比较的,但肯定没有谁是轻松的。退一步还可以回家开个诊所,更是无稽之谈了。开诊所也并非如同大家脑子一热想的那么简单,资历、资金、社会关系等都是掣肘的因素,重要的是你作为一个正规科班出身的医学生,甚至未来有可能是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毕业,你甘心只回家开个诊所混日子吗?实际上,一旦你上了医学这条船,你就会发现:除了医学这门手艺之外,其它的你全部都不会!工作稳定倒不假,稳定到你连家也回不了!工作体面不体面不知道,走路带风、吃饭三分钟、一身白大褂染满血迹污渍和墨迹!工作累不累只有自己知道,反正说了别人也不信!言归正常,到底能不能学医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必须要对医学有正确的认识: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怕死勿入斯门!因为医学的本质是帮助他人,是在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之余才能满足个人价值。医学是一门被社会要求较高的行业,别人可以这么做、那么做,你身穿白大衣便不可以,因为白大褂背后担负的社会责任不一样。换句话说,学医不可能让你在合法途径下升官发财,但有一份相对不错的稳定收入倒是不假。有人医院里、在办公室里工作,怎么又牵扯到生死了?医疗这个行业讲究是奉献,注定是不会舒服的,而且现代医学虽然已经有了很多进步,但面对大多数疾病时依旧只能去安慰、去缓解,医患之间掌握的信息差距、医患之间的矛盾都是不容忽视的。换句话说,你要是受不了委屈,没有做好被骂,被打,甚至被砍的准备的话,还是不要入此门了!如果你既不想升官发财,又做好了受委屈的心理准备,便继续正视下面三个问题:有没有兴趣?能不能吃苦?有没有责任心?兴趣是摆在第一位的,道理大家都知道,强扭的瓜不甜。每年都有很多人报考医学院,有的孩子真的对医学有兴趣,而有的孩子完全是被家长支配,甚至是被忽悠进来的。那些被忽悠进入医学院的孩子,在入学后啃大部头的医学书籍时非常痛苦,甚至每年都会有人因为坚持不下去而退学。而即使有人咬牙坚持下来完成了学业在毕业后大多也选择了和医学没有关系的职业,多巴胺便有好几个朋友都是如此。吃苦也是学医的必备条件,其它本科专业都是四年制,而医学本科专业基本都是五年制,五年里要学习的课程有很多,每一门专业都是晦涩难懂的大部头。和其它专业相比,医学生在大学里只不过是开始了另一段高中生涯罢了。即使本科专业毕业,也并非意味着学习生涯的结束,只不过意味着你有了继续学习的资本和能力罢了,接下来还有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规培等等。不仅如此,医学是一门讲究终生学习的职业,要一辈子学习,除非你不求上进,混吃等死,甘愿被社会鄙弃淘汰。吃苦的范畴也不仅指学习这一块,工作中的苦更是难以言表。没有正常节假日,上班连轴转,外科医生开刀一站一整天,内科医生写字写到手抽筋。除了身体苦,还有心理苦,对于多数人来说都是科研没时间,升职没希望,病人要求高,领导折磨人,医保屁事多,家庭不和谐。责任心更是重中之重,虽然说各行各业都要求有责任心,但医疗这个行业要求更高,有时候甚至超出了我们朴素的情感,毕竟我们面对的是生命。你能看病到一半,丢下病人去吃饭了?你能手术还没有做完,就脱下工作服下班了?你能明明有办法为病人解决痛苦,却因为自己想多休息一点而袖手旁观?医务人员要是没有了责任心,不仅要犯错,而且还有可能是人命关天的大错!我们常常在新闻里看见类似这样的报道,说医生的父亲去世了,医生却要坚持做完手术才去看望去世的父亲。医院不讲武德,也有人说这是没有人性。但换个角度来考虑,这未尝不是责任心的原因。如果你觉得自己可以胜任,还要考虑一点,那就是:学医征途长,回报来得慢。当你的高中同学已经成了项目经理,已经阳光沙滩美女在手时,你可能还是一个在临床上干杂活每个月领着微薄生活补贴的人。当你的高中同学已经成家生娃旅游时,你可能还在为科研文章病历病程焦头烂额呢。所以,你还要耐得住寂寞,忍得了清贫。只有满足了兴趣、吃苦、责任心这三点,父母家庭又能够提供基本的经济支撑,才能考虑报考医学专业!所以,家长们在让孩子报考医学专业时,一定要排除轻松、体面、不累、赚钱这样的错误观念。而考生们在面临考虑医学专业时,也一定要充分考虑兴趣、吃苦、责任心。上面谈了学医的一些必备条件,下面来唠叨一些关于医疗、医学、医护的事情吧。上面这个人叫做叶欣,生前是一名急诊科护士长。年非典爆发时不幸被感染,壮烈牺牲。她是在抗击非典中牺牲的第一位医务人员。她叫梁小霞,在支援武汉抗疫的时候倒在了工作区。她是一名护士,是一名烈士。她的背后还有一个贫苦的家庭,她的身后还有着很多为了抗疫而牺牲的医务人员们!上图是在新型冠状肺炎疫情爆发之初,即将出征支援武汉的医务人员。那个时候在面对未知病毒时,为了更好做好感控,出征的医务人员剪去了自己的长发,变做了最美的战士!这位老师同样是一名抗疫战士,长时间的工作已经让她的面部出现了明显的伤痕。不是她不想休息,而是工作让她不得不继续战斗。大多数人都只看见了她面部的伤害,却根本不能理解长时间身处在防护服和口罩背后的那种大汗淋漓、几尽窒息的痛苦。这张图片大家都熟悉,它同样被拍摄在武汉抗疫期间。一位身穿防护服的医生医院的路上,他们停下了脚步,共同欣赏了那天的落日。这是两个年轻护士,图从何来已经无从考证了。医院工作中的日常一幕,她们蹲在角落里狼吞虎咽吃着饭。这个女学生手里捏着的是一只青蛙,应该是正在做着生理课实验。学医后,女孩子再也不是女孩子,而是女汉子。而当了医生护士后,都是女人当男人用,男人当狗使。一个需要手术的孩子哭闹不止,暖心的医生抱起了她打开手机哄着。这个医生连续手术后体力不支,瘫坐在走廊中喝着葡萄糖注射液补充能量。有人在质疑谁为这瓶葡萄糖注射液埋单,却不知这是科室成本,医务人员自己埋单,却不知道葡萄糖注射液根本就口感不甜。一名2岁小男孩在医院感染三病区出院时,与护士长曹玲玲鞠躬致谢,曹护士长随即也向小男孩鞠躬致意。一名叫做杨文的急诊科医生被残忍杀害,图为同事们在为她举行追悼会。杨文医生被害不久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全面爆发。如果她没有被害的话,也应该是一名身穿防护服的白衣战士!以上这些话便是多巴胺今天的唠叨,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最后,希望大家都能发挥出自己的真实实力,都能够遵从内心,不忘初心。
点“阅读原文”,一键直达医库医生社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http://www.aierlanlan.com/tzrz/8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