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里的危险
夏天到了,冰镇西瓜,加空调是炎热夏日里最幸福的时刻。然而,时光倒退二十年,那个时候还没有空调,冰箱也不是家家户户都有的。
那个时候,在我家里伴随屋外树上知了一起歌唱的,是屋里老吊扇摇摇晃晃,时不时打节奏“噗噗噗”的声音。
我最怕的就是,哪一天吃饭的时候,吊扇掉下来。梦里都有大吊扇变成怪物掉下来要撕碎我的恐怖画面。
墨菲定律是:你越害怕什么,什么就越有可能发生。
有一天,吊扇真的掉下来了!砸碎了刚好放在桌子上的一盆鸡蛋,还有爸爸的茶壶茶杯。幸运的是,掉下来的前一个小时,我和弟弟去上课了;前半个小时,妈妈去菜市场了;前一分钟,爸爸离开桌子去倒垃圾。
我们一家有惊无险地逃过一劫,事后研究,是安置吊扇的钉子松动了。
这就是发生在家里的安全事故。其实,如果你也认真检查家里的各个角落,你会发现,看似温馨安全的家,其实处处藏着致命的机关。
而对于我家小朋友来说,家里更是一个“新奇的冒险世界”。
比如,立在客厅里的风扇。两个双胞胎姐妹时不时地要去按一下开关和挡位按键,紧紧地盯着风从风扇里“呼呼”吹出,好像一定要把原理看透,要时刻看住她们两个,谨防她们拿小手指或者其他小木棒去做实验。
比如,厨房里的煤气罐,煤气灶台,每次观摩我做饭后,她们也会煞有介事地开始煮饭,也不准备锅也不洗菜,上来就是要弯腰去开煤气罐,和点开煤气灶。
再比如,洗澡时一人一个大洗澡桶,泡澡泡得舒舒服服,却突然要出来走动,刚迈开步子,就是“噗通”一声巨响,摔个“狗啃泥”!
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有五万名,0-14岁的儿童遭遇不幸。发生意外伤害的事故中,有44.5%的孩子的意外伤害都是发生于家中,其中有87.45%的意外发生在有成人陪同的情况下。可以说有很多意外伤害是发生在家长眼皮子底下的,一个不留神没看住孩子,就可能发生悲剧。
意外伤害具有偶然性,但是大多数意外伤害是可以预防的!
死亡是意外伤害最严重的结果,然而在许多情况下,倒霉的小朋友们就算是逃过生死一劫,也有可能受到不可逆转的终身伤害,甚至变成残疾。
一些小磕小碰,有可能会留下一些小的伤痕,而严重的烧伤,烫伤则会有大面积的疤痕。误吞外据造成的长时间窒息,有可能造成大脑不可逆转的伤害,而防护措施不到位的阳台,可能会造成意外跌落,轻则躯体伤残,重则当场重伤至死。
我三岁的时候,妈妈骑着自行车从外婆家载我回来,路上凉鞋掉了,我从车子上下来捡鞋子,脚被绞进飞速选择的车轮里,留下了伤疤;
我十二岁时候,在浴室边跳边洗澡,结果膝盖摔到磕在有缺口的瓷砖上,膝盖豁了个大口,缝了好几针;
我十三岁时候,穿着快坏掉的拖鞋跑去家附近工地玩,成功地被一根长钉子插入脚心。
我十四岁时候,台风天,和三个小伙伴跑出门去捡一块木板,结果前面的小伙伴手没有抓紧,木板扬了起来打在我的脸上,差一毫米弄下眼睛,整个面骨挫伤,留下难以恢复的伤痕。
家里的意外伤害可谓是处处都有,防不胜防,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不可以采取干预措施,来改变这种情况。
虽然某些意外伤害的发生,本身具有一定的偶然性,是一种突发事件,但大多数的意外伤害是可以预防的。
当我们分析意外伤害的发生原因时,我们可以将原因大致分为以下几类:
不安全的行为
不当的态度与习惯
不安全的环境
不适当的监管
不足够的知识
其中,不安全的行为和态度习惯与孩子自身的性别,性格都有关系。
比如我家三个孩子的性格迥异,大儿子从小性格就是思考型,比较会观察,思考,并且对于大人的警告铭记于心,他的幼年时期,很少有对危险事物的“疯狂探索”,他会在危险来临之前就远离危险。
摸摸插座,时不时捡起地上的什么放进嘴巴探索,在反复被热水烫后,依然喜欢趁爷爷不注意,玩爷爷的茶壶,还整天背着手,学着爷爷刁根牙签四处走。真的是很喜欢在“危险的边缘疯狂试探。”
她们对于事物充满好奇,跃跃欲试,完全不知道危险就在身边。
不安全的环境和不适当的监管,则是由家长与各类监护人的疏忽,以及安全防护制度的漏洞所造成的。
频频发生的家庭食物中毒,高楼层孩子坠落,烧伤,烫伤等等一系列意外的背后,都有值得让大家深思与反省的地方。
当我们进一步地去研究这些影响因素时,会发现很多意外发生的背后,最重要的原因都是大人和小孩安全知识的匮乏。
九成以上的儿童意外伤害,是可以防止和避免的,许多孩子们的意外伤害,都是因为家长本身安全知识淡薄,有低估了自己家孩子“熊”的程度。同时迷之自信,觉得孩子能够做出正确的判断。
归根结底还是家长自身警惕性不高,又缺乏足够的安全知识,粗心大意而导致的。
其实要想儿童安全教育能够成功展开,家长,学校,社会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做出努力,紧密地配合。
而这当中,我们做父母起的作用最大,学龄前儿童是安全事故的高发人群,因此安全教育开展的时间越早越好,在学校和社会难以触及的地方,家长应该率先提高自身的安全意识,以及安全知识的水平,以身作则。
有些家长,平日里神经大条,许多行为都有安全隐患,小朋友们很容易有样学样,养成不良的习惯。并且安全知识的匮乏,也会在意外发生的时候,让许多家长失去理智,从而不能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比如有许多家长并不知道CPR心肺复苏术的详细操作流程,一旦发生意外,她们很可能无法立刻采取急救措施,从而错过了“黄金四分钟”的抢救时间。
许多时候,一个急救知识,一个急救的措施,就可能挽救一条鲜活的生命。保卫一个幸福的家庭。
所以我们觉得,推荐一本权威又有趣,能够让家长和孩子一起学习的安全知识手册,是非常有必要的。
护儿秘籍——《当心啊,小皮!》儿童安全和急救知识百科全书
《当心啊,小皮!》儿童安全和急救知识百科全书,就是为家长和孩子特别策划的“安全宝典”和“急救手册”这是一本适合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一起学习的生存百科全书。
这是一本来自意大利,由雷纳托·维塔利编写的,同时由意大利费兰卡·维塔利·卡佩罗绘画插图。它用漫画图解的形式,系统全面又不失生动有趣的为家长和孩子讲述居家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野外游玩安全,以及以上所有主题当中,遭遇危险时能够运用到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方法。
在书中,长着金黄色络腮胡子、穿着花纹皮裙的原始人小皮,以风趣幽默的语言,围绕居家安全、交通安全、食品药品安全、野外游玩安全等方面,全面、详细地为家长和孩子们讲述了在家庭、在校园、在路上、在野外等环境中,可能遇到的各种危险和可能存在的各种隐患,并通过直观形象的插图,指导家长和孩子在遭遇突发意外事故时,如何科学有效地采取急救措施以自救或帮助他人。
其中的场景也非常地生活化,讲解了从家里的各个房间,到野外出行的各种环境中不同的危险。
你可以从中学到这些知识:
被开水烫到手指怎么办?
洗澡时要注意哪些危险?
牙齿被磕掉了怎么办?
玩完玩具后应该怎么做?
如何缓解晕车症状?
被困在电梯里如何求救?
鱼刺卡住了喉咙应该怎么处理?
吃坏东西拉肚子怎么办?
地震发生时,如何保护自己?
……
这是一本家长真实的“护儿秘籍”。
小朋友旺盛的好奇心和对危险事物的懵懂时时刻刻牵动着我们做父母的心弦。与其不停地跟在孩子身后大喊“不行”,“不可以,”“不准”和空洞,乏味的安全知识输送,不如拿起这一本有趣的漫画百科,与孩子一起学习安全知识。
就算你在忙,就算你没有系统地安全知识,没有儿童教育的经验,不知道如何系统地教会孩子来保护自己,没有关系,——《当心啊,小皮!》可以帮你轻松地应对这些问题。
当心啊,小皮!:儿童安全和急救知识百科全书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39.8购买《当心啊,小皮!》共读建议
在阅读完这本书后,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进行安全知识自检活动。
对比着书上的安全知识,看看自己平时有哪些不安全的行为,比如操作电器的时候,有没有违规操作,使用灶具是否符合安全的要求。家长和孩子可以互相指出彼此的违规操作,并说出纠正的方法。
将学到的急救知识,多多动手练习
在学完了人工呼吸,心肺复苏术和伤口包扎的方法等急救知识后,家长和小朋友们一定要动手,多多练习,形成条件反射,这样才能在遇到突发状况时,第一时间采取正确的急救措施。
进行意外事故情景演练
家长和孩子们孩子可以在家中进行安全演练,模拟意外发生时的场景,配合适当的道具,进行一场特殊的"角色扮演”,来强化孩子们的安全意识。
结语:
在这个高速发展的时代,孩子们不可能永远躲在家长,在大人们的羽翼下,家长也不可能时时刻刻盯着孩子,确保万无一失。
所以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我们要做的是让知识成为孩子的保护伞,让孩子知道哪里有危险,危险在哪里,有效提高孩子的安全意识。并且教会孩子们处理意外事故的正确方法,以及基本的急救知识和急救措施,提高自我的保护能力。
这样不仅能够让孩子更加从容地面对充满危险的世界,更能减少家长们的焦虑。给予家长更好地陪伴孩子健康,平安成长的信心。
希望您喜欢我的推荐,看到这里了,请给我点个赞,长按大拇指,给我点个“超级赞”,谢谢您!
现在点开上面面那个链接直接下单,就可以购买这本来自意大利的儿童安全和急救知识百科全书《当心啊,小皮!》。只要一杯奶茶的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