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张均今天接到了一个奇怪的快递,打开一看:里面是一顶军帽,还有一个信封。信封里装有二个纸条。
一个小纸条上是他的笔体,上写着自己的姓名,与自己当年在部队时的通讯地址。
另一个纸条上写着:兵哥哥,你还记得我吗?
我就是你在8年前,曾经救助过的大山里的小女孩,名叫董娟娟。如今我已经是一个大学生了。兵哥哥,你接到我的这个快递后,能按照这个地址给我写封信吗?
张均无意捏了捏信封,感觉信封一角硬硬的,他把信封口朝下抖了抖,从里面抖出一张2寸彩照片,是一个青春少女,很阳光地笑着。
……
军帽,他的小纸条的手迹,还有女孩的照片,把他带入一段尘封的往事。
01
那年,他还在部队,他是所在部队的后勤部的一名汽车司机。
那一年,应该是秋天吧,他进山给部队拉过冬的储存蔬菜。说得通俗一些,就是部队每年秋天都要到大山深处购买一些蔬菜,比如白罗卜、胡萝卜、大白菜、土豆之类的便于储存的蔬菜,冬天吃。
那一天,他拉着一车白罗卜正往回走,盘山的公路像蛇一样,弯弯曲曲,不太宽,拐弯的地方还多,开车要万分小心,遇到拐弯都要先鸣喇叭,提示前面的人与车要多留意。
那天他沿着盘山公路,刚拐过一个弯,看见公路边有一个踽踽独行的小女孩,细高的个子,后脑的马尾巴高高地翘着。
他大吃一惊,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方圆十里没有人烟,这女孩是要到那里去呢?
他把车停在路旁,走到女孩跟前问:小姑娘,你是到那里去呢?
小姑娘把脸转向他,她有一对清澈明亮的大眼睛,脸上挂着泪珠,不超过15岁。
她吃惊地望着张均,大约过了几分钟,大概感觉眼前的张均,是她可以信赖的兵哥哥。她大叫一声,兵哥哥,扑到张均的怀里大哭起来。等她哭够了,张均问她,怎么一个人来到这么荒芜人烟的大山里。
张均的话又勾起了她的伤心,她又一边哭,一边述说着她的遭遇。
她是大山里的农家孩子,从小学习很好,在班里学习名列前茅。
前几天,爹说,哥哥要娶媳妇了,家里缺钱,意思是让她辍学回家务农。
她的志愿是考大学,走出大山。她不管不顾地与爹吵了起来。
后来爹给了她一巴掌,她就从家里跑了出了,沿着村外的公路,一边跑,一边哭,她一直往前走,也不知道走了多长时间,发现自己迷路了……
她告诉张均她叫董娟娟。
张均想,现在我拉得满满一车菜,更何况路面这样窄,车也不能掉头,不如这样处理……
他对她说,娟娟小妹妹,我先把你拉回我的部队驻地,等我再进山拉菜时,把你送回家。
张均面前的娟娟点点头。
回到了驻地,张均把董娟娟的情况,向他所在的后勤部的首长做了汇报。首长做指示:先安排女孩在部队驻地的招待所里,让张均给女孩买一些食堂招待所的饭票,这期间也可以抽空带女孩子进城转转。
张均的部队所在地离省城不足20公里,部队驻地有公交车直达省城,部队驻地的邮车也每天进城取报刊与战士们的来往信件。
02
每天吃饭时间,张均就带着女孩到招待所的食堂吃饭,吃完饭把女孩送回招待所,晚上还带着她在驻地周围转转。驻地经常有球赛,带着她看看球赛,怕她闷,送去不少画报报刊,另外他还抽了几天时间,带着女孩到省城逛了逛。
女孩从来没走出过大山,省城高大气魄的楼房,马路上奔跑的汽车,灯红酒绿的酒店商场,让女孩倍感新鲜眼花缭乱,她不论走到那里,紧紧地拉着张均的衣角,生怕自己走丢。还有公园里的别致的花池,姹紫嫣红的花朵,茂密的绿树,平静的小湖泊,她也很喜欢。
张均感觉与女孩子在茫茫人海里相遇,也是一种缘分,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尽管他手里的钱不是很多,他还是带着女孩子到省城最大的饭店吃了一顿饭。
03
过了大约半个多月张均进大山拉菜,特地把董娟娟送回了家。
一进院门,她的爹娘都惊呆了,紧接着娟娟扑到了娘的怀里,爹难为情地低下了头,娘俩抱头哭了一顿。娟娟一边哭一边与娘讲述了张均救助她的经过。
后来娟娟娘拉着娟娟跪在张均面前,向他表示感谢。
张均在娟娟家吃了一顿饭,临走时娟娟拉着他的衣角,一定让他留下点什么作为纪念。当时他身上什么也没带,就把自己的帽子取下来,用一小纸条写了自己的通讯地址,放在帽子里,还有几十元钱,是自己赠给娟娟读高中用的。
这期间娟娟给张均来过好几封信,每封信的开头都叫他兵哥哥,娟娟在信中告诉他,她离家的十几天里把爹娘吓坏了,特别是他给她留的80元钱,让她爹大为感动,爹,说,只要她能考上,就一直供她(那年代人们工资才几十元,80元对农村绝对是个大数字)
最后一封信是娟娟考上县高中后,与他分享喜悦,她还说了一句,令他感到意味深长的话,兵哥哥,等着我……
他对这句话也没多想,只是笑笑,很长时间,在张均眼里,娟娟只是个十几岁的小女孩。
后来部队换防,他与娟娟失去了联系。
后来他复员了。
张均接到娟娟的快递,心里有几分激动,他很快给娟娟回了信,在信里告诉了她自己办公室的电话。
那是一个夏日的早晨,他刚到办公室,就接了个电话,是个女孩子的电话,张均一接电话,对方就笑嘻嘻地问,你猜我是谁?
张均想也没想地说,你是娟娟?
对方说:是的,兵哥哥,我是娟娟。
‘兵哥哥’这三个字,张均听起来很亲切,8年过去了,现在娟娟已经是20岁出头的大姑娘了。虽然娟娟不在他的面前,他心里不由得有几分冲动,脸也微微泛红。他对自己说幸亏周围没人。
娟娟说,我现在已经在你们这个城市里了,你等着我,中午我过去找你。
04
中午快下班的时候,传达室打来电话说有客人在门口等他,他迫不及待地从办公室里冲了出来,快速地跑到单位大门口。离单位大门不远的树下站着一个婷婷玉立的大姑娘,她抬起头朝他莞尔一笑。
面前的娟娟,比8年前变得丰满了,也漂亮了,虽然只是简单地穿着乳白色的T恤衫,牛仔裤,乳白皮凉鞋,但是浑身上下洋溢着青春活力,看上去比城里人还城里人,与当年那个有几分土气的乡村姑娘判若两个人。
张均一时有些慌张,他不知如何称呼面前的她,叫她娟妹妹,似乎有几分暧昧,叫她董娟娟,又显得有几分生分,想了想还是叫她娟娟好。
他刚想开口,娟娟大喊一声,兵哥哥,几步跨到了他的面前。
他的脸不由得有几分红了,用喜爱的眼光看着眼前的娟娟。他说,娟娟,咱们先吃饭,吃完饭我领你到城里逛逛。
娟娟说,兵哥哥,明天你也陪我。
张均没说话。娟娟的这句话带着几分俏皮,他似乎又想起了几年前那个娟娟妹妹。
张均陪着娟娟在一家像样的大饭店里吃了一顿饭。
问她,咱们是先逛街,还是先看电影?
娟娟说,咱们先逛公园。
张均想想说,好吧,她与娟娟很多年不见了。这些年她的变化很大,可能娟娟有不少感悟想与他说说。
打车来到了本市最大的公园,娟娟提出找个僻静的地方走走。他们来到了公园的西南角,这里很安静。
张均发现娟娟的脸有几分微微泛红,还有几分矜持,一副欲说不说的样子。他想打破僵局,也想不起该与娟娟谈些什么,他们俩个人就这样默默地走着。
走了一会儿,娟娟先开口了说,兵哥哥,你还记得我考上高中,给您的信里说的那句话吗?
张均有几分摸不着头脑,但他也不能说不记得,这样会伤娟娟的心,他很模糊地说,记得,记得。
他感觉娟娟的脸上露出了笑容说,兵哥哥,我就是让你等着我,等我强大了,向你求爱。
听到这里,张均的脑子嗡地大了,连忙说,娟娟,这可使不得,现在你是大学生了,我只是个初中生,而且我比你大十岁,万万使不得。
娟娟说,兵哥哥,你是我的救命恩人,如果当年不碰到你,就没有我的今天,后果是不堪设想的。在救命恩人面前,什么学历,年龄都显得很渺小。是你改变了我的命运,当年你资助我80元,对我父亲也是个很大的震动,我父亲才同意我读高中……
张均也被娟娟感动了,自己当年小小的善举,在她身上产生这样大的力量。
娟娟又说,兵哥哥,为了这一天,我谢绝了许多同学的追求……
张均说:娟娟,我告诉你,我已经成家了,我的爱人是个小学老师,我们很相爱,你永远是我的好妹妹。
娟娟一扭头跑开了,张均看见她趴在不远处的树上,肩膀剧烈地抖动着,
05
过来了一段时间接到娟娟一封信说,兵哥哥,我想通了,对于择偶标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你认为文化程度相近,年龄相近的夫妻更好相处,有你的道理。在我的心目你永远是我的好兵哥哥,不要忘记我。
然而又过了几年,张均与娟娟的联系又断了,张均打电话过去,没人接。
然而有一天,张均突然接到娟娟的来信,说,她与她的男朋友在大洋彼岸读博士,让张均夫妇到她这里来做客。
张均接到电话高兴极了,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爱人,并向爱人讲了他与娟娟的故事。